2021年12月15日,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組織的《挖掘鏟運和樁工機械司機》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專家終審會在北京成功召開。本次會議以現場和線上視頻相結合的方式召開。前期標準編制組完成了《挖掘鏟運和樁工機械司機》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起草、初審,并于今年9月23日-10月29日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網站公開征求意見并完成公示。
出席本次標準終審會的領導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調研員張靈芝;協會秘書長吳培國、副秘書長王金星、培訓工作部主任孫瑞、標準法規部副主任宋金云;本次邀請的標準終審專家分別是:北京建筑機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研究員郭傳新、中機生產力促進中心興力通達公司總經理孫昌元、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技術中心常委副主任王永、陜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部長范翠玲、柳工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部門經理韋俊茂、華北利星行機械(北京)有限公司培訓部部長吳文增、北京恒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服務部經理趙榮俊、武漢千里馬工程機械職業培訓學校校長春偉、山東駿大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校長藺貽國,以及來自山東臨工、三一重機、山河智能、中聯重科、徐工基礎、北京中車重工、宇通重型、山推股份、內蒙古北方重型、柳工挖掘機、石家莊天遠科技、北京建機院、北京金山基礎、無錫泰程、臨工濟南重機、徐州景安等標準起草單位的線下線上的代表近30人參會。本次會議由協會副秘書長王金星主持。
王金星首先對張靈芝處長在百忙之中參加標準終審會議并做工作指示表示衷心感謝,對線下和線上的各位專家和起草單位成員和相關單位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介紹了本次標準專家終審會參會的領導、專家和編寫單位成員。
張靈芝在講話中首先向各位專家表示感謝,對協會開展標準從申報、啟動到具體研究開發的組織協調工作給予了積極肯定。張靈芝提出了三點工作要求:一是要“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對標準進行審定,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二是要依據2015職業大典的主要工作任務,同時要符合2018年版的標準編制技術規程要求;三是要從行業實際需求出發,遵循整體性、等級性、規范性、實用性、可操作性的標準編制原則。
張靈芝希望各位專家本著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審查標準,保質保量的完成標準的審定工作,盡早為社會為從業者提供符合要求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吳培國在致辭中,簡要介紹了2021年工程機械行業形勢,2022年行業將繼續保持平穩發展的有關情況,以及協會開展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開發的背景、必要性和職業技能的提升對行業發展的重要意義。他強調,近幾年協會借助行業優勢和自身強大的標準制定組織能力,積極開展了多項工程機械行業有關職業技能團體標準的制定,解決了部分領域因標準缺失與行業高速發展不相適應的實際問題,對促進行業職業技能培訓評價規范有序開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吳培國指出,今天提交終審會議的《挖掘鏟運和樁工機械司機》,是首個由協會組織編寫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并強調參加本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終審會議的專家,不但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具有多年的實操經驗,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凝聚全行業智慧的《挖掘鏟運和樁工機械司機》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一定會為行業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隨后與會代表一致推薦北京建筑機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研究員郭傳新為專家評審組組長并主持標準評審工作。
協會標準法規部副主任宋金云介紹標準編制情況
協會宋金云副主任代表編寫組對國家職業標準的整體編制情況進行了匯報,著重介紹了職業標準的編制依據和籌備工作、編制過程以及征求意見收到和采納情況。
專家評審組本著嚴謹務實、認真負責的專業工作態度對標準終審稿進行評審并形成了評審意見,認為本標準填補了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空白,為工程機械職業能力水平評價提供了重要依據,為行業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評審組一致同意本標準通過終審,建議編寫組按評審意見對本標準進行修改完善后上報。
本次《挖掘鏟運和樁工機械司機》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專家終審會的成功召開,標志著本標準的編制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協會科技質量部王大宇高工、培訓工作部別致一同參會。本次會議得到了中國國機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上一條:中國機械聯印發《關于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力穩增長保全局的工作意見》 | 下一條:行業寒冬,輪式挖掘機成為唯一銷量正增長的品類 |